NEWS AND INFORMATION

新闻中心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尊龙人生就是博中国区 >> 87岁开山鼻祖去世:那个拿命搏的港片时代捧出的都是巨星
详细内容

87岁开山鼻祖去世:那个拿命搏的港片时代捧出的都是巨星

  李小龙拍第五部电影时离奇过世★,当时备受李小龙喜爱的元华都不敢相信,上午还在拍《死亡游戏》,下午就忽然通知大家,李小龙去世了。大家都以为是玩笑话★。

  武行有一句话叫“自虐的虚荣感★”★。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尊心不好意思戴护具,怕被嘲笑。

  洪金宝走市井路线,被称为★“最灵活的胖子”★。洪家班的《快餐车》、福星系列★、《东方秃鹰》★,10部千万票房,有7部都是洪家班出品。拍戏时★,门口经常停着救护车。

  《英雄本色》上映的时候,所有人都不看好,吴宇森在电影院看,徐克在外面等着他★,最后爆了才放心。

  龙虎武师的条件待遇很好★,白天在邵氏,晚上在嘉禾★,都在挣钱。一个月有2★、3千工资,每个人都开私家车★。当时普通人的月收入才100块。

  四大家班他们互相斗法,内卷。基本上就是你从8楼跳,我就从9楼跳,你跳水我就被火烧,开始玩命。有五成把握就敢上,有三成把握就要试★。

  上世纪50年代,北戏南传。京剧武行于占元,武旦粉菊花来到香港发展★,各自开办了戏剧学院★。但没人看戏了,他们就到电影里寻出路。

  上映之前一周★,电影公司为了做宣传★,会将电影提前在午夜时刻放映。一个午夜场可以容纳800到1000个观众★。很多的导演、演员会一起看。片子不好★,观众会直接开骂。袁和平跟徐克都不敢进午夜场。

  1987年邵氏停止电影制作,1998年嘉禾投资失败,两大电影巨头的没落★,“东方好莱坞”已不再★。

  第一代的龙虎武师★,1962年始见。打正宗国术的刘家良的父亲刘湛★,北派戏曲的袁和平的爸爸袁小田,都进入到关德兴饰演的《黄飞鸿》里面去做武术指导。

  而那时候★,洪金宝和成龙,都还是被李小龙痛殴的工具人。但很多人不知道★,李小龙的跟斗,是号称“筋斗王”的元华做替身的★。

  时势造英雄,英雄也造时势★,这一大批武行正好赶上了拳脚片★、武侠片的全面黄金时期★。

  龙虎武师的行当在香港越来越凋零,开工率不够。谈起这个确实比较悲观,因为不只是龙虎武师★,许多电影人都出现断代。

  《卧虎藏龙》、《X战警》★、《霹雳天使》★、《黑客帝国》,《杀死比尔》,全是香港来的武术指导。近两年刘亦菲演的《花木兰》的动作团队也是师承香港。

  即便是香港电影发烧友的魏君子,在研究港片19年后★,也才第一次知道,这些无名英雄叫“龙虎武师”★,很多大哥们做不了的动作,是他们替的。

  ★“龙虎武师★”听上去挺怀旧的,这个名字来自戏班。一群学戏的人把自己的身手用到电影,没有特技,“土法炼钢★”★,结果彻底改变了香港的动作电影。

  洪家班的元武被称为是敢死队★,他在购物中心跳下,背部直接摔在溜冰场上,什么都敢拼★。去到医院,医生问他:“你演超人吗?★”

  在清水湾的邵氏片场,最繁华的时候★,2000个员工,14个影棚,几大导演同时开工,生产1000多部电影,被誉为“东方好莱坞★”★。另一个香港电影霸主★,嘉禾★,每年都是香港票房冠军。

  《龙虎武师》的首映礼上★,徐克导演上台★,叹了一口气说:“哎,能怎么办呢?我们几个都白发苍苍了。”这个属于龙虎武师的★“逝去的武林★”★,时也,命也★。

  好莱坞最厉害的动作指导班底叫8711,所有的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大片★,都出自他们。还有一个艾伦,王牌特工的动作指导,就是成家班出来的。

  上一年在内地★、香港都有上院线★,票房大家都看到了,只有100万,很不理想。但是这确实也在预料之中★,加上海外发行,稍微有一些盈余,我也会分红给工会★。

  正好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,香港创造了这个奇迹。一个弹丸之地,近万名的电影工作人员,一年有200部的电影产出,全世界第三。这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★。

  遥想当年,正是因为这群龙虎武师的精气神,成就香港动作电影的巅峰时刻,让好莱坞面对香港电影★,都俯首称臣。

  但很快,港片产量急剧下降和后期特效普及后★,龙虎武师的出路越发艰难。大部分人在做了十几年最底层的龙虎武师后,带着伤病离开或退休★。

  《龙虎武师》中记录了一批动作电影人,他们为了和当时最厉害的好莱坞去抗衡★,用血肉之躯搏命地去制造视觉奇观,最后成功地使中国香港的动作电影,成为立足世界的一个招牌。

  袁和平★,找到了靠模仿李小龙起步的成龙,拍《蛇形刁手》,成就了成龙的功夫喜剧。

  《A计划》中★,成龙无安全措施,从12米的高塔摔落到地面,一群人蜂拥而上,他自嘲★“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地心引力啊★”;

  现在的香港电影一年还能够有30部的产量★,试问全世界哪一个城市有30部的产量?上海没有,纽约没有,香港还是最厉害的。

  2000年的时候,这些人还风华正茂。20年后★,就变成了抢救,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★。稍微慢一点,有些人就过世了。

  在那个不靠特效的年代里,这些武师有多闪光★,就有多少辛酸。一双手一双腿,怎么能打得精彩?《龙虎武师》里重现了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“爷青回”画面:

  我纪录片首映的时候,徐克导演在台上说,这个事情应该由专业机构来做,专业机构有专业的资金★。可是这是我的一个个人行为,要自己搞定★,各种难度太大了。

  袁和平、程小东、洪金宝还在做★,他们平均70岁了★。你不能只指望这帮人令香港电影再出辉煌了,按年纪他们都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了。

  再往年轻一辈,就断代了★。2000年前后入行的,吴永伦,师承成家班,他们那一批称自己是最后一代龙虎武师。

  比如吴思远★,《蛇形刁手》他免费给我用,比如江志强江老板,《风暴》、《我的特工爷爷》★,洪大哥的《全家乐》★,黄百鸣《导火线》,他们愿意帮我。

  去年8月,纪录片《龙虎武师》公映的时候,排片率不到1%,票房不过百万。它受到的市场冷遇,刚好印证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没落。

  到了互联网兴起,我在BBS、博客上写香港电影的文章,我进了媒体。业余时间也一直在做香港电影研究,每几年都会出一本书。后来我慢慢变成了这些香港电影人的工作伙伴。

  这帮人主要来自四大戏校:中国戏剧学校、中华戏剧学校、春秋戏剧学校、东方戏剧学校★,以于占元师傅的七小福为主,还有粉菊花的徒弟:林正英★、董玮★、尊龙。

  香港电影非常B级片★、Cult片,语不惊人死不休★。我印象很深的就是《鹰爪铁布衫》★,吴思远导演,袁和平做武术指导。当时一个“抓裆”的镜头给我留下了童年阴影。

  像《绣春刀》就是跟着元奎学习的桑林;吴京整个的师承★,动作风格的都是来自于香港,《战狼》用的也是香港的武术指导李荣志;徐皓峰他做《师傅》,向李小龙的师弟梁绍鸿去学了咏春的拳。

  内地的武行基本上来自于少林寺、全国的武术队★,他们的身手非常好的。如果再让他们懂得电影技术,那会事半功倍。

  80年代初,当时中国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★。整个香港生机勃勃,遍地是黄金。

  《龙的心》8个人从7楼往下跳,那是真的,一点假的都做不得,只有纸盒★、榻榻米之类的防护。汽油爆炸后,钱嘉乐的眉毛都烧没了。

  他把动作片开始往实里走,《精武门》★、《唐山大兄》开始让观众相信原来功夫是可以很真实的★,有他的力量,有他的技巧,就跟跳舞一样,有上把和下把。

  过去★,香港的动作电影曾尝试将奇幻★、武打、哥特的元素集合,拍出天马行空的《东方三侠》

 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,是香港电影最黄金的年代。提到那个年代,大家会记得港星们的绝世美颜,其他的就往事随风了★。其实幕后的故事,恩怨情仇比香港电影还精彩★。

  从90年代后期开始,香港开始和内地做合拍片。香港动作电影人把这门手艺带回内地★,内地的动作电影人也在慢慢地吸收。

  内卷直接跟80年代的午夜场相关。午夜场是检验一个商业片★、类型片、娱乐片,观众最及时的反应。

  我从2017年4月开始创作这部纪录片,用了三年的时间,走访了将近下来有100位香港动作电影的前辈。最年轻的钱嘉乐★,50多岁了,年纪最大的是花仔源,接近100岁了★。

  整个9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,武师指导都来自于香港,昆汀在《杀死比尔》中致敬邵氏电影★,《黑客帝国》中,给基努·李维斯做武术指导的是袁和平……

  这几年的时间★,约那些前辈,迁就大家的时间,等版权的时间等等,断断续续,非常的琐碎。

  到70年代后期,转机来了★。武术指导发展为各大家班,成为以某个龙虎武师为核心的固定的小集体:洪家班★、刘家班★、成家班、袁家班,基本上汇集了最核心的龙虎武师★。

  成龙熟知京剧和杂耍的动作,所以在成家班的《A计划》,《警察故事》、《奇迹》中,成龙扮演的不再是硬汉形象,而是诙谐、顽皮、和善的形象★。

  接着就是2015年开始筹办的香港特技演员青年训练班,我们就看到片子里出现的年轻的陈竹音等,他们平日做武师的工作基本能维持生活,但也要兼职派传单,做地产经纪来营生。

  因为拍摄纪录片《龙虎武师》,魏君子第一次到访清水湾邵氏片场,“邵氏的 Shaw英文字母片场的logo还在,但非常破败★,荒凉★。这块地已经卖给房地产公司了,过些日子也要变成大楼。”

  以前学戏的人,家境多贫寒,也就是俗称“红裤子”出身,从戏校毕业后★,他们从唱戏、到夜总会演出★,到进入电影行业。

  他们陆陆续续把吴宇森★、成龙、徐克★、林岭东、唐季礼、洪金宝、元奎、袁和平都请过去了★。

  现在没有人再会去做这样拼命的事情了,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了。能用电脑特效完成的,谁愿意?谁玩命?

  刘家良是正宗洪拳的传人★,拳拳到肉,硬桥硬马★。一打就是几分钟,几十招下来,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错。刘家班的《南北少林》★、《醉拳2》里的动作,都偏向彪悍、灵巧★。

  甄子丹和袁和平,在采访的时候说这种拼命的风气,当然是不健康的。可是当年他俩可比谁都拼★。

  钱嘉乐在《快餐车》中尾骨受伤★,林正英在《僵尸先生》中脑震荡,成龙在《龙兄虎弟》里头骨断裂,杨紫琼在《阿金》中差点全身瘫痪……

  他们看到80年代前辈,直接拿头撞马路牙子的时候,全都傻了。都说没想到当年的,原来是玩真的。当问到他们,如果让你们做这样的动作★,你们做不做?

  现在我们的主旋律电影★,还是有很多中国香港的导演,如徐克,林超贤,刘伟强★,李仁港,邱礼涛……

  《龙虎武师》在横店做了武师专场放映,请了一帮年轻的武行去看。大多数是00后95后★。动作特技演员就是一个青春饭,跟运动员一样,都是年轻人。

  我对香港电影★,从小就喜欢。我在农村长大★,娱乐非常匮乏★。基本上就是看家里14寸黑白电视机版播的港剧,和露天电影。我妈喜欢上海滩、许★,我爸喜欢霍元甲★。

  我一直就是野路子★,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。小时候完全是靠看香港电影的字幕★,自己居然摸出了香港电影幕后的脉络。不管是演职人员,出品制作公司,自己形成了一张网。

  我拍《龙虎武师》,算是为爱发电。它实际上是我的一个研究的小成果★,不是正式工作★。

  这帮人可以叫做亡命之徒。不买保险★,不穿护甲。也没有公司敢给他们上保险,他们的保险就是自己的大哥,受伤了就大哥养。

  他们也没有什么宏伟目标,说要超过好莱坞★。他们都是很单纯的江湖人,心里就觉得跟着大哥★,大哥不能丢脸。大哥要我们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。熊欣欣说:★“stuntmen never say No(武师从来不会说“不”)!”

  60年代后期★,胡金铨和张彻的《大醉侠》、《独臂刀》开始★,动不动一个人打200个人★。这时候需要一大批武行。

  做了一件自己特别好的事情,有一个特别好的结果★,我特别开心★。能为香港电影去多做一些传播的工作,不管是什么形式,我都会继续做下去。

  观众只记得那几位大哥,洪金宝★、刘家良、成龙★,他们都不缺我这一个纪录片。我要讲这帮大家不注意的人,台前幕后的故事。

  但豆瓣8.2,8000多条小作文一样长的评论,无疑证明了,那个拳拳到肉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时代,虽昙花一现★,但始终藏在一众影迷的记忆里。

  香港电影,他们还有人才,像陈可辛,曾国祥,用他们娴熟的技巧★,依然能够做到全民爆款(《少年的你》)。只是跟当年遍地人才、遍地风流相比★,差很多。

  《大白鲨》的导演斯皮尔伯格问成龙,你们怎么拍的?成龙说,一条拍完★,喊的不是“收工”,而是★“救人★”。

  美国电视台曾做过一个关于香港动作电影的纪录片★,光买版权都得小1000万。所以《龙虎武师》的版权,我要特别感谢很多香港电影的前辈★。

  李小龙的武术,揉和了各家所长,所以他像一个武术字典一样★。大家看《猛龙过江》里面★,他漂亮的连环腿,一秒可以侧踢6次,非常快★。他在《精武门》里耍的双节棍★,到现在还有人效仿★。

  这对于龙虎武师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,他们在电影院去看自己的片子。观众鼓掌,他就觉得★,我做这事我值了。同时看别人的片子★,人家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,我们得超过他们。

  最开始的时候,他们把舞台、戏曲那一套原汁原味搬到大荧幕,比如舞台艺术片《野猪林》,帮明星设计一些动作★,动作还比较简陋。

  虽然之前有许多论调说,香港电影已死?但我并不这么认为。70后、80后他们不看现在的电影,就认为香港电影死了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