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ND INFORMATION
新闻中心
|
卖课卖相机卖药……一些“老年大学”怎就沦为了推销场
“同学们投诉后才知道,这名刘老师其实是一家玉石销售公司的业务员★,国学讲师的资质是伪造的。★”刘丽敏说,后来机构负责人解释说★,这属于合作课程,对方只需向机构交纳30%的场地分成,内容审核不归机构管★。 记者注意到,上述受访者参加的“老年大学”均非政府办学,而是一些民办教育机构打着“老年大学”的旗号,利用老年人群体防范意识薄弱、信息不对称等特点,将推销课程包装成“学习机会”,通过“免费体验★”“名师授课★”★“收获颇丰★”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报名★,再通过★“饥饿营销★”“情感绑架★”等手段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或相关产品。 “还有一些培训机构与民办老年大学以合作办学为名,通过支付场地租金★、课程分成等方式★,将推销课程植入其日常教学中。这些机构往往以公益课程政府补贴项目为幌子★,招募讲师进驻课堂。这些讲师的真实身份并非教育工作者,而是经过话术培训的销售人员。★”该从业者说★。 “老年人群往往面临社会关系整体衰减、生活半径从职场缩小到家庭的困局★,而老年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,有可能改变一个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方式。对老年人来说,有效打发时间最为重要。★”一名老年大学教学负责人透露★,但公办老年大学供不应求,且面临分布不均的问题★,江苏★、山东、四川★、上海均有超过300所老年大学★,除四川外其余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,在平均数以下的省份共计19个★,宁夏、海南等省份的老年大学数量不足20所。 “我当时觉得老师是为我好,没想到买完相机后,课程内容就变得敷衍了事,老师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耐心指导了。”王晓峰说,更让她苦恼的是,每个月的还款让她不堪重负★。她试图将相机转卖,但由于是二手货,价格大打折扣。 原标题:卖课的卖相机的卖药的卖保健品的一些“老年大学”怎就沦为了推销场 来自湖南邵阳的张军也有类似经历★。他是一名退休工人★,今年68岁,平时身体不太好,听说小区附近的一所★“老年大学”开设了一门★“中医养生课”,便报名参加。 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他们的课程,还说报名可以享受优惠★。”来自江苏南通的刘丽敏告诉记者★,其在当地一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上课时,老师反复推销课程甚至产品,让她非常反感★。 “老师说这种保健品是独家秘方★,市场上买不到,只有通过他才能买到。★”张军说★,在老师的“洗脑”下★,他花了近万元购买了半年的用量★。 在老师的“软磨硬泡★”下,李玲掏钱购买了课程★。可上了几节课后★,她发现课程质量与之前的体验课相差甚远,老师也不是所谓的★“名师”。更让她气愤的是,课程结束后★,老师又向她推销更贵更“高级”的课程,声称“只有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书法家”。 受访专家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力:明确监管主体★,将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纳入教育或民政部门统一管理,建立课程备案和讲师资质审核制度★,老年大学开设的所有课程需向监管部门备案,包括课程内容、讲师资质、收费标准等★;严查利益输送★,禁止老年大学与培训机构进行收入分成,违规者取消办学资格;建立★“课程黑名单”,对虚假宣传、诱导消费的机构实施联合惩戒;此外要公开透明收费★,所有收费项目需在显著位置公示,禁止以“自愿购买★”名义变相推销。 “民办老年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以上几点,在场景化教学、体验性教育等方面不断拓展空间,而不是将心思花在如何收割老年学员的钱包上。★”李一陵说★。(法治日报记者文丽娟实习生高紫琦) 起初,课程内容主要是摄影基础知识,可没上几节课,老师就开始频繁推荐一款高端相机,声称“只有用这款相机才能拍出好照片”。 “前3节课★,老师讲得不错,我也学得很开心★,可到了第4节课,老师突然开始推销一套价值数千元的书法课程,称机会难得★,错过就没有了。”李玲回忆道,老师见她犹豫,又说这套课程是名师授课且名额有限★,很多学员都抢着报名。 在教育专家李一陵看来,老年人普遍存在信息获取渠道有限、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。一些机构利用老年人对★“老师”的信任,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套路★,诱导其购买高价课程或产品。 然而,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★“香饽饽★”★,以“办老年大学”为幌子,打着“免费体验”★“名师授课”的旗号,将推销课程包装成“学习机会”,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,赚取高额利润,导致一些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。 “市场需求让民办老年大学、教培机构活了起来★,还有不少企业以老年教育作为入口★,从事老年教育相关活动。”这名负责人说★,当各类主体一窝蜂涌进老年教育这个赛道后★,泥沙俱下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,卖课的★、卖药的、卖保健品的并不少见。 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《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(20192020)》,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性质主要包括政府办学★、公办民助、民办公助、社会办学几种,其中以政府办学为主,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70%以上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★,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、社交的重要场所,越来越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4月,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(学校)已达7★.6万所,参加学习的学员2000多万人,但只能满足8%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。供不应求★,让民办老年大学★、教培机构“活★”了起来,市场上掀起了一波老年教育加盟潮流。 ★“要推动老年教育转型,回归公益属性。”李一陵建议★,通过政府补贴★,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★,降低其对商业化收入的依赖★;通过课程优化,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公益课程,如健康管理、法律常识、智能手机使用等;通过社会参与,鼓励高校★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参与老年大学建设,提供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★。 多名受访的老年学员提到,他们在选择学校报课时看到对方写着★“老年大学★”几个字★,便想当然地认为是公办老年大学,完全没想过会是民办教育机构、培训机构,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些不良机构试图割掉的★“韭菜”。 记者近日以帮家里老人报名为由★,在线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的相关负责人。关于师资力量,对方均承诺:★“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★,课程质量有保障。★” 爱好摄影的王晓峰也在一所宣称是“民办老年大学”的机构里被坑了。今年65岁的王晓峰从陕西某事业单位退休后,报名参加了该机构的摄影课。 实际上★,2024年1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文件中提到,创办老年大学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,取得办学资质才能招生。其间★,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★。 “从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到商业性服务和产品的推广,都应当加入科学性审查环节★,建立准入和评价机制,形成一套完整的质效督导体系,确保老年人不被欺骗,斩断以老年教育名义骗老、敛财的利益链。★”吴茜说。 ★“老师说这款相机原价要两万多元,通过他可以拿到内部价★,只要1★.5万元。”在老师的鼓动下★,王晓峰心动了,但手头没有足够的钱,老师便“热心★”地帮她联系了一家贷款公司,让她分期付款购买相机★。 吴茜认为,完善法律法规、明确监管主体是当务之急。“建议为老年教育立法★,明确老年大学的性质★、办学标准、课程设置和收费规范;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教育部门负责课程内容审核★,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、教育部门,对老年大学课程开展双随机、一公开抽查,重点审核合作机构的经营资质,公安部门负责打击诈骗行为★。★” 在李一陵看来,老年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,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文学、艺术、体育、科技等社团活动,增强学习体验效果,提高老年学员的综合素质,同时又能以各种方式把获得的知识反馈到社区★,服务于社会★,比如开展各种志愿服务★。 吴茜提出★,还要加强宣传引导★,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★。可以在社区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★,通过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帮助老年人识别推销套路;利用电视★、广播、报纸等传统媒体,以及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,普及消费维权知识;鼓励子女多关心老年人的学习和生活,帮助其辨别虚假宣传。 ★“治理这一乱象★,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,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只有切断利益链、筑牢监管防线,才能还老年教育一片清净,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★。”李一陵说。 “我报名的那所学校名称就是××老年大学,实际上它都没有办学资质,可我以为它就是一所大学。在大学里上课★,怎么会被坑呢?”李玲感到不解,“希望相关部门能对老年教学的办学主体规定得更加明晰一些,没有经过审批的怎么能叫大学呢?★” ★“这些钱是我攒了好几年的积蓄,没想到就这样被骗走了。”和记者谈及这次上课经历★,张军懊悔不已。 李玲从广东省某国有企业退休后一直在家颐养天年★,前不久听说家附近新开了一所★“老年大学”,有免费书法体验课,便报名参加。没想到上了几节课后,老师便一个劲地推销书法课程★。购课后体验感不佳的李玲经打听发现,其并非政府办学,而是一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。 刘丽敏介绍,一名自称★“国学大师”的刘老师以讲解《易经》为切入点,将话题引向★“玉石开运★”,说“玉石能调节人体磁场,还能保家宅平安★”。课堂上,他不仅展示了自己佩戴的★“开光玉石★”,还搬出一套★“五行能量★”理论★,宣称佩戴特定玉石可以延年益寿。课后,他私下向学员推荐一款标价1.28万元的“能量玉石手串”★,声称“仅限内部学员购买”★。 “老年人遭遇消费陷阱后,也往往因证据不足、法律意识淡薄而放弃维权。即使投诉,也面临取证难、立案难、执行难的问题★。”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茜说,她曾接触过一个案例,一名老年学员在某民办教育机构购买了一套价值两万元的★“养生课程★”,后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,但因合同条款模糊,最终未能追回损失。 起初★,课程内容确实围绕中医养生知识展开★,张军觉得受益匪浅。可几节课后★,老师突然开始推销一种“神奇保健品”,声称“包治百病”,尤其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有奇效。 “一开始说是免费体验,结果很快就开始卖课了,各种线岁的李玲在“老年大学”上了几节课后深感自己“掉进了一个连环套,钱花了不少,但什么也没学到”。 但有从业者告诉记者,有些老年教育机构所谓的★“名师★”其实是推销员,他们利用老年人对“名师★”的信任,将推销课程植入正常课程中。为了规避监管,他们将推销课程包装成★“学习资料”“教材”等★,以“自愿购买”的名义向老年人兜售。然而★,这些“学习资料”往往价格虚高★,且与课程内容关联不大。 可服用一段时间后,张军不仅没有感到身体好转★,反而出现了头晕★、恶心等不适症状★,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★。当他试图联系老师退款时,对方以“个人体质问题★”为由拒绝退款。 受访专家一致提出,要建立维权机制,降低老年人维权成本★。比如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绿色通道,简化投诉流程,提供法律援助;支持消费者协会或公益组织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机构提起公益诉讼。 |